close

  中新網12月16日電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近日落幕。境外華文媒體指出,就政策安排而言,中央此次可謂是“開綠燈”與“劃紅線”並舉。中央多次強調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杜絕盲目擴張的“造城大躍進”,使得城鎮化率能夠與工業化率有序銜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點燃改革引擎
  香港《大公報》15日刊載《點燃改革引擎 激活發展動力》一文,文章指出,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不僅是中央首次舉行對新型城鎮化進行頂層設計的專門會議,時間上更與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交。此舉至少鮮明地釋放出了兩個信號:一是中國新領導層對城鎮化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二是城鎮化在全局經濟工作中占據了特殊重要位置。
  《文彙報》指出,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就此揭開面紗,所有部署均圍繞“人”這一核心,讓進城的農民有活乾、獃得住,得到均等化公共服務,讓大中小城市佈局合理,保持青山綠水甚至“記得住鄉愁”。
  《大公報》文章指,城鎮化已經被作為中國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重要抓手。農民的市民化帶來的消費需求,以及城市建設拉動的住房、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投資,將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從而激活發展潛力和動力,對GDP增長形成有效支撐。而另一方面,橫亘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城鄉二元藩籬、區域差距、戶籍壁壘、環境資源瓶頸等,則對決策層提出了嚴峻考驗。今次城鎮化工作會議表明:決策層做好了將“火車頭”開上良性快車道、直面各種挑戰的準備。
  該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學者鄭風田觀點表示,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新型城鎮化做出了全面規劃,提出了明確方向,與舊的城鎮化差異明顯,提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形態。
  鄭風田表示,中央多次強調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這次會議提出,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足見中央力推城鎮化的決心。
  “以往人們對城鎮化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鄭風田說,過去人們一提到城鎮化,就只想到高樓大廈,這是嚴重的錯誤。其實真正標準的城鎮化就是要有生態涵養帶,要綠色宜居,這次會議的表述糾正了人們過去的錯誤理解,提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城鎮化形態。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指,會議拍板確定了推進城鎮化的六大主要任務。外界相信按照這個方案,目前在中國城市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與非戶籍人口,預計將首先得利。而且城鎮化也從此前更註重帶動增長,轉為促進社會公平。
  “開綠燈”與“劃紅線”並舉
  《大公報》文章指,就政策安排而言,中央此次可謂是“開綠燈”與“劃紅線”並舉。“開綠燈”方面,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降低或取消門檻,重點解決農民落戶城市問題,以避免土地城市化而人沒有城市化的問題,避免出現“閑置農民”和“二等市民”;在地方債發行、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方面探索松閘,以解決資金問題。
  同時,嚴格劃定了生態紅線、土地紅線、能耗紅線、特大城市開發邊界,目的在於最大限度杜絕污染、擁堵等“城市病”,杜絕盲目擴張的“造城大躍進”,杜絕缺乏人口和產業聚集的空心化“鬼城”。使得城鎮化率能夠與工業化率有序銜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香港《經濟日報》16日社論指,中央將新城鎮化視為未來內地經濟增長最大潛力,具體部署與六大任務,惟在大城市強力反彈與糧食安全等考慮下,新城鎮化是穩中求進分步走。
  文章指,以人為本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城市吸納外來人口包括農民工,為他們提供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對待,這包括醫療、社保與教育等,並要設法讓他們能在城市安居就業,成為城市人,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釋放生產力與消費力,並營造和諧社會。然而,愈是大城市對此便有愈大憂心與反彈,因這涉及龐大的開支負擔、社會磨合與承受力等問題,欲速不達,更會過猶不及。
  文章指,中央對城鎮化另一慎之又慎的,是保護農地,此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糧食安全列為明年首要工作,是一脈相承的。過去無序、粗放的城鎮化,代價之一是大量農地被轉為工業、住宅用途,令糧食生產受壓,新一代領導層為應對國際環境而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在城鎮化六大任務中便有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的規定,防止地方再借城鎮化來侵損農地,不利國家安全。  (原標題:中央部署城鎮化啟動改革引擎 開綠燈、劃紅線並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q86xqki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